杨丽萍在身上画出衣服直接上台跳舞?

深圳丽华服装公司-丽华服装定做

优美的舞姿,婀娜多姿,让人如痴如醉,轻盈时如鸿雁展翅,欢快时似热情似火,舞蹈有着带动观众的每一个呼吸起落、使舞者和观者都不禁投入情感的魅力。

而每一位追求舞蹈艺术的舞者,都享受在其中,就说大家都熟悉的聋哑人舞蹈家邰丽华,虽然她听不见,但是却用心在感受着舞蹈带来的乐趣,并且赋予了舞蹈灵魂。

她用心用感受完美地诠释了千手观音的慈悲和善良,她的舞蹈表演震撼了世界,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以及特殊艺术与人性之美。

正是邰丽华对舞蹈的热爱,才有了如此惊艳世界的舞蹈呈现。

而今天要说的这位是舞蹈艺术家杨丽萍,她对舞蹈更是追求完美,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,尽力完成自己想要的美感和舞蹈的灵魂。

杨丽萍是一位极感性的女人,她的艺术思维十分的独特,并且向往一些自然的美感,大自然就是她所有舞蹈灵感的来源。

为了自己的舞蹈更加的真实,她非常大胆,直接在身上画出了衣服上台跳舞,当镜头拉近的时候,不得不说,杨丽萍真的令人服气。

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丽萍的故事了解一下。

01.

杨丽萍在舞台上有着极高的天赋,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,她非常喜欢孔雀,并且认为孔雀是大自然中天然美的一种动物,不需要任何的修饰。

尤其是孔雀开屏时,犹如一把碧纱宫扇,尾羽上那些眼斑反射着光荣,十分的靓丽多彩,鲜艳夺目,让人挪不开眼球,这就是孔雀带来的魅力。

而杨丽萍《雀之舞》的灵感就来自于孔雀,她的一舞震惊了观众,凭借该舞蹈杨丽萍荣获了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,奠定了她在舞蹈界的威望。

杨丽萍真的是一位爱舞蹈如命的人,她为了可以呈现出舞蹈的美感,多年来一直坚持吃素,杜绝一切高热量的食物来保持自己的身材。

甚至为了舞蹈放弃了爱情,坚决不生子,可见杨丽萍为了舞蹈牺牲了很多。

而她的长指甲更是花费重金保养,尽量做到了真实,舞蹈的每一个动作也要求方方面面做到完美,不容许自己的舞蹈有任何的瑕疵。

一切追求的都是一个字“真”,可以说杨丽萍对舞蹈完全是如痴如醉的状态。

杨丽萍不仅对自己的身材有着严格管理,在服装上要求更是细致,为了完美地呈现出舞蹈的优美,她竟然把衣服画在身上。

大家都知道孔雀的羽毛栩栩如生,而杨丽萍为了达到那种效果,将孔雀的花纹花在了身上。

她保持着一个姿势坚持了一天的时间,不吃不喝,终于栩栩如生的孔雀模样呈现在了眼前,杨丽萍妥妥的成为了美丽的孔雀仙子。

她在舞台上完美亮相,翩翩起舞,十分的美艳动人,当镜头拉近的时候,看到杨丽萍画出来的衣服后,简直让人惊讶。

网友们纷纷感叹,杨丽萍老师真的太大胆了,她的思想十分的独特,前卫,正是她的大胆创新,才让观众们纷纷观看到如此美艳的舞蹈,完美地呈现出了孔雀舞的自然美感。

看到杨丽萍老师的舞蹈,真的对这位个性独特的舞蹈家相当的服气。

她是真正的艺术家、创作者、实践者,真正独一无二至情至性的舞者,优秀的杨丽萍值得大家对她的赞赏与支持,她所有的成绩都是实至名归的。

朱林的人物特写

1966年,朱林被分配到清江市闸口街道生产自救小组。这个生产自救小组,只有三四名家庭妇女,挤在一间租来的10平方米的房屋里,每天生产几十支低档毛笔。朱林毫不嫌弃这落后的劳动条件。她勤恳地工作,认真地制作好每一支毛笔。为了省时省钱,她不回家吃饭,饿着肚子赶制毛笔。一天忙到晚,每人只有6角钱的报酬。一年之后,生产自救小组推选朱林当组长兼会计。1970年初,朱林被调到丽华服装厂的前身闸口鞋帮厂任会计,厂其实和那个生产自救小组差不多,全厂共有30名女职工,几间旧厂房是租来的,生产鞋帮全靠手工做,没有一台机器。朱林把困难、艰苦当作是对自己的考验。她有账算账,无账干活,一刻不闲着。朱林想,这样手工做鞋帮既费力又不赚钱,要是有缝纫机那该多好啊。在她的建议下,姐妹们有的自筹资金买缝纫机,有的把家里的缝纫机带来,还有的向亲友借,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很快这个鞋帮厂居然破天荒地响起了机器声。由此,领导看出朱林是块“当官”的料子。1972年,朱林被任命为厂长。1973年,闸口综合厂濒临倒闭。办事处的领导及时派朱林去加强领导。朱林到任后,大刀阔斧地干,不到一年,就使该厂起回生。1975年,朱林被调回闸口服装加工厂继续任厂长。此时朱林的领导才能已趋于成熟,在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,她甩开膀子干了。在扩建厂的日子里,白天,朱林和大家一起踏缝纫机,晚上和大家一起到几十里路外的郊区,用板车拉土填水塘、垫路面。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,闸口服装加工厂终于建成了。1982年,闸口服装加工厂更名为“淮阴市丽华服装厂”。

1981年,全国针纺品订货会在上海召开。朱林得知这一信息后,喜出望外,认为大力推销产品的机会到了。她拎着一只装满本厂生产的童装、裤头、乳罩、围嘴等十几个品种的大箱子,兴冲冲地赶到上海。但是,由于没有邀请书,不能参加展销订货活动。虽然碰了壁,但并没有使这位倔强的女厂长气馁。她想,既然来了就要设法把本厂的产品在上海展示一下。于是,她在上海的一家小旅社租了一间房,把带来的服装样品一一布置在房间里。随后,请人写了广告,贴到订货会会场附近,盛情邀请各地客商光顾。然而,两天无一客商光临。直到第三天,才来了一位四川客商。朱林满怀喜悦的心情,对这位客户敬烟倒茶让座。谁知,这位财大气粗的客商,对挂在床头、墙上和摆在桌上、椅上的服装样品扫了一眼,讥讽地对朱林说:“你们厂的这些小玩意儿,还拿到上海来卖弄?”说罢,扬长而去。朱林气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。朱林找到了本厂产品的市场——广阔的农村。生产多少服装,就能销售多少服装,产销形势空前大好。但是,朱林没有停止追求,她酝酿着新的冲刺。

为了提高产品质量,她率先在淮阴市实行了“五定一奖”的企业内部改革,为职工订了30多份国内外关于服装裁剪、服装美学的报刊杂志、积极鼓励技术人员设计新服装。为了保证出口产品质量,朱林抽出4个班近200名职工进行技术练兵,尽管仅此一项就使企业减少200万元产值和10万元利润,但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。第一批出口的10万件服装,全部合格,创汇35万元。朱林没有被这初战告捷的胜利陶醉。她想,要是本厂有出口许可证,企业直接与外商打交道,那该多好啊。她想得出,做得出。为了办理出口许可证,她踏破主管部门的门槛,有时找不到人就坐在人家的家门口等。因超负荷的工作,朱林的糖尿病加重,经医生诊断,需要住院治疗。但是,这位倔强的女厂长把住院证装进了自己的口袋,就又为事业奔波操劳了。有时痛得厉害,她就抽空去医院检查一下,开点药就回来了。

1991年8月,朱林获得了省外贸和商检局联合签发的《出口服装质量许可证》。从此,丽华服装厂已销往美国、法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香港等六个国家和地区。该厂生产的丽华牌女套装,在1991年北京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,女式绣花衬衫获铜奖。朱林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力量和智慧的源泉。她定期走访本选区的单位,召开选民代表座谈会,集中听取各种意见;或挤出时间深入科室、车间、班组、居委会等,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。有时为了征求夜班职工的意见,她从晚饭后就下车间先与中班职工交谈,接着与夜班职工交谈。